第三章:速读篇

第五节:快速阅读的实现条件

要想实现快速阅读,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注:本章节部分内容参考自芦田献之《全脑速读记忆》)

一、视觉机能要过关。

首先,要能一次性的摄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也就是在眼停的瞬间,能够获得更多的文字。这就需要扩大视读野,并加以保持。

人的眼睛有一个特点,当它要仔细分析特定的视觉对象时,焦点会缩小。其实,这是为了能清晰地看清对象。在这种情况下,视觉虽也能感受到焦点周围相当大范围内的东西,而对焦点之外的东西就感受不到了。通常,视觉本身能摄取相当范围内的信息,但是成习惯的“偏狭视觉”阻止了这种可能。因此,在提高视觉机能的同时,使这种机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是十分重要的。

眼睛能够一次性的摄取多量的信息,人脑也能够很好地认识和解析摄取的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努力训练视觉机能,使自己的视觉机能达到新的高度.

扩大视读野的基本方法是怎样的呢?在芦田献之的著作里,是这样说的:

通常认为,读解文字的范围为图中的a,即焦点内的范围。而实际上呢,图中的b,即视读野范围内的文字都是可以读解的。 保持着这一视读野,把视读意识扩大到b,即把视觉的注意力遍布视读野。这样的话,比起限于焦点内来,一次性摄入的文字量就大大地增加了。 进而可把视读野b本身扩大。如图所示,意识上把焦点稍稍移近些。就是说,实际距离是I的文字,调节焦点,仿佛距离只有m似的。这样一来,视读野b内的文字多少会有些不清晰,但是可视范围能扩大至B。下一步,再把移近至m的焦点回复至实际上的I处,以便清晰度同时得到恢复。

当然,在最初的训练阶段,恢复时的B要显得狭小一些,但随着训练的不断进行,能够达到视读时维持着B的视读野,又可使视觉对象的清晰度同b时没有什么两样.

很多人不明白的就是那个“虚像”,作者认为,意识焦点脱离纸面就应该是在纸面上方的一个虚像。其实意识焦点脱离纸面并不一定是在纸面上方的虚像,也不一定在纸面上方。这种用眼方法其实就是咱们经常说的“精神内敛”的方法(具体方法可以到知识星球上去搜索)。我们平常看书的时候,意识是扑出去,完全集中到纸面上的,按照自己的习惯逐字逐词去阅读文字。而用精神内敛的方法来阅读文字的时候,你的意识焦点是脱离纸面的。比如用音切呼吸的时候,你的意识是放在音切呼吸地感受上,而不是在纸面上。此时文字是作为一个整体映入眼睛被你感知到的,也就是所谓的被动注意力。 因为自己的意识在关注音切呼吸或者其他,而不是在纸面上,所以此时对文字是一种视而不见的感觉,也就是这幅图的解说词中所说的,文字是模糊的。后面说的“再把移近至m的焦点回复至实际上的I处,以便清晰度同时得到恢复”,这是第二个坑,不知道是翻译的原因,还是作者的本意,很容易让人理解的误入歧途。其实这个过程意识焦点是不动的,而是被动感知的文字慢慢的清晰,这是一个被动注意力逐渐适应并提高的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做到的。因为能做到了,就能用精神内敛的方法去看书了,看很久也不会疲累。 所以很多朋友说,我在阅读书本的时候,明明能够一眼看一行或者一眼看半行,读得很流畅,但是我眼睛停下来去检查的时候却发现,其实一行左右两边的文字并不能够看得很清楚,甚至有的时候都辨认不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原因就是当你一目一行或者半行去阅读的时候,你的注意力是脱离纸面的,这个时候文字是作为一个整体映入眼睛的。而你当去主动检测的时候,就动用了主动注意力,而一旦动用了主动注意力,你的意识焦点就必然会集中到某几个字上,视幅就会缩小。也就是你测试的时候看到的,并不是你在阅读中看到的。所以这种检测是毫无价值的。

视觉意识的扩大

扩大视读野,就是要使限定在焦点内的视觉意识遍及全部视读野。人的视觉机能具有看常识以上的较大视读野.人之所以过小估计了视觉机能的实际能力而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乃是因为让视觉意识去仔细地认知和解析视觉收容的信息,使把视觉对象限定在较狭的范围内了.

所以,应该养成一个十分重要的好习惯——使视觉意识分布整个视读野,摄取这视读野内的全部信息。而扩大视读野的训练就是养成和保持这个好习惯的措施。

其次,在视觉同文字相撞的瞬间能获得清晰的信息,也就是要能瞬间中止视点的移动。

即使把视觉意识扩大到整个视读野的每一个角落,要是视读野的整体欠稳定,也会导致文字的整体欠鲜明.所以,必须使视读野有一个始终稳定的范围(当然,这要比通常的感觉范围大得多),可在瞬间中止视点的移动。

从视读野的中心这一点来谈视点,就是感觉上能恰好如此中止。

中止视点时的一视,文字和记号等全部视觉对象犹如一帧画那样,能清清楚楚地印入视觉。我们不是在一个字一个字地“视’,而是要一次性地“视”全部文字的集合体,并把这一集合体作为一种印象图式清晰地映入视觉中.

于是,视读野范围里的全部文字和记号作为一种图式映入脑里。我们不是读懂的,而是在视的瞬间,反射性的懂的。

所谓中止视点的移动,并不是指停留几秒钟。留三分之一秒或四分之一秒就算不少了。中止视点时,如果视觉意识有瞬间的“外溢”,对文字就会产生“视而不见”的情形。因此,需要一直集中视觉意识,衣瞬间中专心注视整个视读野。

第三,迅速的摄取信息并快速的进行处理,也就是要能迅速的移动视点。

掌握了中止视点的技巧后,要进行迅速移动视点的洲练。人的眼球有一种超乎我们想像的迅速移动的能力,速度可达百分之一秒。能够做到由一个视点迅速地移往另一个视点的话,视读的速度也会快得多。当然,光掌握迅速地移动眼睛而没能同时把信息映入头脑,也是不行的。 移动视点暗必须让焦点立即跟上,位视觉对象的印象鲜明。这就要进行中止视点的训练。

视觉意识对一个视读野内的信息认知和解析后,还有一个要让信息的残留图像作视觉性的拖曳才行。这就需要在一瞬间把信息委于记忆.立即移向下一个信息.从视觉性的角度来队便是由一个视点跃往下一个视点。 在速读法的视觉训练中,经常须作视点移动的训练,而这些视点移动按跳跃移动法来进行。掌握了这种视点移动法与否,将是视读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旦掌握后,便能在不知不觉中采用这种视点移动,使视读野内的文字、记号等清晰地由纸面浮现到眼前来。

要提高视觉机能,除了掌握视点移动外,还得练就出色的视觉意识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即通过视觉接受信息的能力。视点移动的训练乃是练就这一本领的最好方法。

二、要有良好的瞬间记忆能力。

就是要能把视觉清晰感受到的文字,由右脑的图式认识机能来认知、解析,在头脑里留下它们的意思。在速读中,视点的移动是非常快的,在视点停留的眼停瞬间,不经要能清晰的看清这些文字,而且还要把它们当做图形认知,在右脑中做短暂的停留,这样才能和下一个视点摄取的文字意义整合,完整理解。

关于这种能力的训练,一种训练方法叫做闪示法,就是用电脑程序一组文字一组文字的闪过,让你能瞬间的读懂它们。但是这种训练方法并不是十分奏效,原因就在于很多人都是把重点放在“理解”上而不是瞬间记忆上。而大脑密码的闪示法,做了相应的改进,利用短暂的视觉影像来刺激右脑,锻炼这种感觉瞬间的文字记忆能力。另外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分钟默写训练。阅读一分钟,然后就默写。具体阅读字数的多少看自己的阅读速度。阅读完一分钟之后,要把读过的文章默写出来。默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要以词汇为单位默写。

2, 写的时候不是一行行的那样默写,而是每个词汇出现在原来书页的什么位置,你就在你的纸面上相应的位置上写。就好像把头脑中的那一页书画出来一样。而且,要求周围的标点符号都不要错。

3, 写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能想起的词语全部写完。往往写到几个词后,就想不起来了,此时不要放弃,应想一下和这个词相联系的东西。甚至回忆一下当时看书的时候的状态,感觉都有可能让你想起更多。

默写这种方法对于加强速读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只管重要,只不过训练比较枯燥,很少有人能够坚持。

三、要有快速的理解能力。

被记忆的信息在没有得到有意识的鉴别之前也要能做到集结并加以组织,成为有某种意味的东西而存在。这种存在就是理解的基础。也就是说,大脑中通过眼睛视读瞬间摄取而保留在右脑中的印象就是理解的素材。通过这些素材理解出文字的意义。

但是,这个理解出来的意义是什么样的呢?如果你不能确实的感受到这个“意义”在你大脑中的存在方式,你就不能知道所谓的看字就明白的“眼脑直映”是什么感觉。因为大脑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所以理解这一关几乎成了目前所有速读法的瓶颈。

速读中的理解和我们平时阅读的那种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好像是一种完全明白了但是不用说出来而心知肚明的感觉。比如你平常突然想到某件事,你大脑中并没有翻译成语音,但是你却明确感知到了这件事的整个意义和细节,然后可以立刻着手去做。速读中的理解也是这样的,在眼睛接触到文字的瞬间,大脑中就知道了这些文字的意义,“心知肚明但是不用说出来”。

“速读中获取的就是直接的文字意义,反应在实际阅读中,就是看到文字就有一种心知肚明的感觉,但是却没有必要表达出来。此时,看书就好像你与作者直接心灵对话,文字的内容是“涌入”大脑中。此时,书本的页面在向你讲述它的故事,它的内容,用不着你刻意去读,去想,而自己的大脑是一个“被动接收器”。文字形象只是一个载体,它的上面“漂浮着”文字意义,就像水一样涌入你的大脑中。所以当你去专心感受文字意义的时候,并不会专心去在意字形字音,因为没有必要。

…… 通过闪念思维的理解,我们就好像和文章作者进行着灵魂层次的沟通。此时我们会有一种感觉,就是自己还没有看清字是什么样的,文字意义就已经理解在了大脑中。这是一种非常快捷,非常舒适的过程,眼睛很舒服,大脑也很放松。当文字理解完之后,文字的形象或读音才浮现出来,好像慢半拍一样。此时书本就真正变成了作者的想法、知识和智慧的载体,而不再是印刷的文字和纸张。你会有一种更加直观的感觉,每一本书中都有它自己的灵魂,你翻开书本,就直接接触到了它们的灵魂。

…… 文字还没看清之前,其意义就已经瞬间进入了大脑 …… 感觉文字的意义,像流水一样涌入了大脑,而无需自己再用力去读,去看,去想的时候,你就达到了所谓的视读理解。按照一些人的说法,就好像‘喝水一样流畅舒服’。”

目前的速读训练中,都是把理解的希望寄托于练习者本身的悟性上,就是让练习者快速的摄取文字,无论如何眼睛的跳动速度不能慢下来,然后在速度保持的基础上,让大脑慢慢适应,妄图通过练习者自己找到那种理解的感觉。这种方法有个特点,就是要么彻底无效,只是音读理解的提速,非常累;要么就是浅显的意识到这种理解方法,但是不能用以思维,所以可以速读小说而不能读专业书。这也就是某些速读前辈(培训老师)告诉你速读找重点,然后再精读的原因。

在大脑密码的训练中,我们通过音读切断技巧下的无声环境的营造,开启无声思维能力,首先找到那种理解的感觉,然后套到速读上。这样的起步也许有点困难,但是是一步到位的,练就的也是真正的速读。

上一节:快速阅读中的误区纠正

下一节:速读之后的记忆是什么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