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脑力思维篇

第四节:注意力的本质和注意方式的转换

注意力,其实就是关注某一事物的能力。它并不是说是关注的事物的某个局部,而是关注的事物的整个方面,包括时间和空间。比如,你上课专心的听老师讲课,并不是关注于老师的脸或者鼻子嘴巴,或者老师说的某一句话,而是专注于老师讲的内容、动作、板书等等的各个方面。

我们在训练中要求的注意力,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注意力的稳定性。就是能持续的注意某一个事物,不受其他东西的影响。比如,关注自己的手指,就不会一会儿关注手指,一会儿关注手掌。关注自己的呼吸,就不会一会儿关注呼吸,一会儿关注肚子,一会儿关注鼻子。它会牢牢的稳定在你要关注的事物上,不会飘来飘去。

第二,就是注意的持续性。如果说上一个方面是空间上的,那么下面这个就是时间上的。不能去断断续续的注意,一会走神,一会儿又拉回注意力;或者总是在“短暂的小走神”而自己不发觉。应该是持续的、片刻不走神的注意。

第三,注意的轻松性。随着注意力越来越集中,时间越来越长,很多人的大脑就越来越累。这是因为注意的时候,在紧绷着大脑。这样的话,是无法长久集中的。比如,一个新手司机开车的话,他的注意力当然是高度集中,但是同时他的身上的肌肉也是绷紧的,这就是很累的注意。而老司机的话,他的注意也很集中,但是非常轻松,惬意,肌肉不仅不会紧绷,还处于相当舒服的松弛状态。这种注意力就是非常好的。真正的良好的注意力是非常轻松的,不仅是身上肌肉的松弛,而且精神上也是松弛的。精神上的松弛,并不会像某些人所想的会导致注意力的涣散,反而更加有利于注意力的保持。长久的注意力集中,会在大脑皮层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而其他的大脑皮层的兴奋就会被抑制。所以,有的时候你专心读书,对于周围的一切都不闻不问,甚至旁边有人大声的说话,也听不到。而更加极端的例子,就是冥想。专心于某一事物,大脑没有其他的杂念,达到忘我的入静状态。

我们在训练答疑咨询的过程中,有很多朋友都提到自己的注意力很差。首先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不一会就走神了。如果强迫自己长时间注意的话就会很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注意力的运用方式不对。

1, 注意对象被替换。很多人在注意什么东西的时候,也就是开始那一两秒是注意的事物的本身,之后就会在头脑中幻化出一个注意对象的图像或者位置出来,然后注意着这个幻化出来的东西,就认为自己在注意着要注意的对象。但是,这个幻化出来的东西是时时刻刻不断变化的,当它变化的时候,就会认为自己走神了。

这种注意对象的替换往往发生在当自己注意身体的某种感觉的时候。因为在大脑密码的训练中,对于自己放松的感知、对于自己思维的感知等等都是身体的某种感觉,一些人之所以迟迟做不到训练要求,就是因为发生了这种注意替换。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散步的时候去注意自己脚底的感觉。本来在散步的时候,双脚触地,以及走路时候的肌肉伸缩肯定是有感觉的,这种感觉本来是可以轻轻松松地意识到的,但是有些人就做不到,当他专心体会脚底感觉的时候,在心里就会虚构出一种感觉出来,只有达到了心里虚构出的这种感觉,才认为自己体会到了脚底的感觉。所以他们经常走着走着,脚底的感觉就意识不到了,然后还要自己跺脚、用力才能感觉到。伴随着注意替换,往往都有一种心理上的紧绷感,弄得自己很不舒服。

2,注意中没必要的刻意用力:我们为什么注意力很差,很容易累,就是因为自我意识参与了注意过程,本来在我们产生了注意什么东西的想法的那一瞬间,我们的注意力就已经移动过去了,就已经注意到那个东西了,保持着这种最原始感觉,我们就能注意一样东西很长时间。但是就是因为我们自我意识的参与,觉得注意什么东西必须应该是自己规定的某种感觉,这就造成了我们一种用力刻意的注意方式。既然是刻意用力,那么这种力就必然有松懈下来的那一刻,这种力松懈下来了,我们就认为自己注意不到那个东西了。

所以在我们的训练中注意力方式的转换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也就是由原来用力刻意的注意转变成轻松自然的被动注意。

这里所说的被动注意并不是心理学上说的那种被动注意,它只是强调的“被动”二字。也就是注意什么东西的时候,并不是刻意用力的寻找要注意东西的位置,然后注意力向外扑出去,也不是为了满足自己意识中要注意的要求而虚拟出某一种感觉来给自己注意,而是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让要注意的对象自己映射到意识里面,不仅自己感觉轻松自然,而且完全还原要注意的对象本身。这种注意力状态,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觉知”;在这种状态下的注意力品质,称之为“觉知力”。

上一节:为什么有的人聪明有的人笨?

下一节:觉知力-人人皆有但被忽略的宝贵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