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密码文章阅读 ----- ARTICLES
原创文章,阐述大脑密码的观点和理念,严禁剽窃
回答:
这个问题我在前面一个如何学日语的帖子中回答过。
这种,前提是真正掌握并综合运用训练的各项技能后,达到的一个高效状态。
传统的背单词方法之所以效率低下,是因为它通常只使用了一种单一费力的记忆通道(比如“中英对译”的视觉记忆)。而大脑密码的优势,在于它能同时调动你大脑的多个高效记忆模块,形成一套“立体化作战”的记忆系统。
还是那三个主要训练:意义记忆、机械记忆、形象记忆,然后来协同作战。
在开始之前,你必须颠覆一个最根本的坏习惯:停止“英汉互译”!
我们记忆一个单词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在脑子里查字典,而是在看到或听到它时,能直接瞬间地反应出它的意义、感觉或画面。
所以,我们记忆的流程,必须是建立“英语直连通路”,而不是搭建“中转翻译站”。
现在,来看一个具体的单词,比如"resilience"(韧性;恢复力),看看我们的三种方法是如何协同作战的:
一,意义记忆(负责“灵魂”——核心概念)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我们体系与众不同之处。
1.深入理解,而非死记中文:首先,你要通过例句、英文释义等方式,去真正理解"resilience"的核心概念。它不是简单地等于“韧性”这两个汉字。它的“感觉”是“一种从困境、打击、压力中迅速恢复、反弹回来的能力”,而这个意义是以一种心知肚明的感觉存储在大脑中的。
2.激活意义记忆:合上书,进入我们训练的意义记忆状态(可以配合音切呼吸)。然后,在脑海中让这个核心概念以一个“闪念”或“心知肚明的感觉”浮现出来。你不需要用语言去描述它,你只是在心里清晰地“知道”那种“被打倒后还能弹起来”的感觉。
3.直连声音:将这个“感觉”,与"resilience"这个声音直接绑定。
目标:做到一听到"resilience",你的脑海里不是浮现出“韧性”两个字,而是直接涌现出那种“弹簧压下去又弹回来”的感觉。
二:机械记忆(负责“声音”与“肌肉记忆”)
语言的本质是声音。机械记忆是我们掌握声音最强大的工具。
1.输入标准发音:反复听单词的标准发音,确保你听准了每一个音节和重音。
2.激活听觉回忆:按照我们机械记忆的训练要点——双手掩耳,清晰地、有节奏地把"resilience"这个词读出来。
3.回忆自己的声音:读完后,立刻在脑海中回忆你刚才听到的、从自己喉咙里发出的那个声音和振动感。这个过程不仅是在记忆声音,更是在固化你的口腔肌肉记忆,为你“说”出来做准备。
目标:做到能够不假思索地、准确无误地读出这个单词,并且能在脑海中清晰地“听见”它的声音。
三:形象/瞬间记忆(负责“拼写”——视觉形态)
对于很多人来说,拼写是老大难。这时,我们的右脑形象记忆能力就派上用场了。
1.视觉聚焦:盯着"resilience"这个单词的形状看几秒钟。不要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看,而是把它当成一个整体的图像来“拍照”。
2.激活瞬间记忆:快速闭上眼(或者移开视线),尝试在你的“脑内屏幕”上“看到”刚才那个单词图像的视觉残留。一开始可能很模糊,甚至只有一个轮廓,没关系。
3.图像拆解与联想(可选高级技巧):对于特别长的单词,可以把它拆解成几个部分,并用形象联想来辅助。比如"resilience",你可以想象“repeat(重复)silicon(硅胶)science(科学)”,在脑中构建一个“重复研究硅胶科学需要巨大韧性”的滑稽图像。当然,能用词根加后缀等方式拆解,效果更好。
目标:做到在回忆时,能像看一张图片一样,“看”到这个单词的拼写,而不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去“想”。
现在,我们把这三步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记忆流程:
拿到一个新单词>①听发音>②机械记忆(读出并回忆声音)>③意义记忆(与核心感觉绑定)>④形象记忆(“拍照”并回忆拼写)
当你用这套“组合拳”去记忆时,你不再是单兵作战。你是在用你全脑的能力——听觉、动觉、概念、图像——从四个不同的维度,去“包围”和“攻克”一个单词。
这样的记忆,不仅速度快,而且深度和牢固度是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因为你记住的,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符号,而是一个包含了声音、意义、感觉、图像的立体化信息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