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的知识文章 ----- ARTICLES
原创文章,阐述大脑密码的观点和理念,严禁剽窃
首先说右脑开发这个理论是怎么来的呢?它的源头是源于美国神经生理学家斯佩里教授提出的”大脑半球功能侧化”理论,又称为大脑半球优势理论。该理论是他通过”裂脑人实验”而提出的。这个”裂脑人实验”是怎么回事呢?
速读,就是以远远高于常人的阅读速度阅读,还能达到高效的理解记忆效果的一种阅读方法或者能力。能达到这个水平的人并不多,要不然就古今中外就不会有那么多关于“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传说了。 在我国,真正把速读作为一种技能弄上台面,并没有太长的历史。
练就了速读的能力之后,就应该适当的提升一下自己的生活目标,你的生活目标有多高,你在阅读中得到的乐趣就有多大。
首先说所谓的心流状态,也就是你的全部身心都沉浸在当前从事的事情以及思考的问题当中去的一种忘我状态。此时没有显意识的干涉,没有各种思维验证,脑中没有杂七杂八的思维。也就是说,所有的思维念头都是在向着同一个思维任务上运行。
有不止一个人在群里问过,在脑力软件中,既然第一阶段就体会到无声思维了,那么后面的训练又有什么作用呢?第一阶段的无声思维和慧觉思维有什么区别?
我们练习速读的人,大部分都是为了用速读来解决自己的学习中的阅读问题。而学习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一些非常难懂的书籍,怎么阅读这些书籍呢?有的人是拿过来就读,读的时候一旦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这本书就再也阅读不下去了。
有很多朋友都对我以前学习编程的时候的经历很感兴趣,问我到底怎么在半年的时间内,从一个连word都不会用的人,变成了一个可以编写自己软件的“电脑专家”。这个当然和我掌握了无声思维以及速读,还有快速记忆这些技能有关,但是单单掌握这些技能的话,
学习任何一种技能,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平台期,掌握一种新的技能的过程,也就是逐个突破平台期的过程。比如学弹琴,上完几节课就可以弹出旋律了,从而登上了一个台阶。于是欣喜不已,想要弹奏更加复杂的曲子。可是手指就是不停使唤。
很多训练大脑密码的朋友都说,不是自己笨,不是自己悟性不高,达不到自己训练的目标,就是一个字“懒”。用了大脑密码软件,信誓旦旦的要认真训练。但是练习几天,懒劲儿就上来了,训练也就一拖再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