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对王阳明先生的心学很感兴趣,但是始终摸不到“心之本体”到底是什么意思,问我能不能用一些通俗的说法把它给概括出来。说实话,要体会心之本体到底是什么,必须得实证到那种阶段才行。或者说,心之本体就是4个字,但是每个人实证的层次不同,对它的解释也不同。所以这篇文章就是以我的实证的水平基础上来展开阐述,作用也只能是抛砖引玉。
首先咱们从一个实例开始。在打坐中有一个法门,有一部分是“知息进,知息出……”,也就是说吸气的时候,你得知道自己在吸气,呼气的时候你得知道自己在呼气。看起来简单,但是至少有一半的人做不到。他不在大脑中默念“吸”“呼”这两个字来代表吸气还是呼气的话,他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吸气还是在呼气。这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吸气呼气本来就是一种身体的本能,就是自己做出来的,那为什么却不能直接感知到自己在吸气还是呼气呢?
我以前的文章中曾经说过,我们的意识和事物的真相之间,隔了一个思维媒介。这个思维媒介是由我们长久以来积累的习气所形成的。这个思维媒介把要感知的事物的真相加工一番再反馈给我们,而我们默认这个经过加工的东西就是事物的真相。比如我们看一朵花,也就在我们看到这朵花刚开始的那一瞬间,觉察到的是花本来的真相。但是随后马上自己的大脑就针对这一朵花展开了判断,这朵花的颜色形状是美还是不美?然后这种加工好的关于花的判断才进入我们的意识范围,然后我们意识中就认为自己看到了这朵花,其实这已经不是花本来的样子了。
这样说的话很多人理解不了,花就是花嘛,思维再怎么判断我看到也是花本身啊。那么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比如一辆汽车。有一个从古代穿越过来的人和你一起看这辆汽车。那么你们看到的是同一种东西吗?你看到这辆汽车的时候觉得无所谓很正常,但是古人看到这辆汽车可能就觉得他是某种怪兽,因为他的思维媒介就已经把汽车加工成了怪兽,然后告诉他了。
这里我们就引出了一个东西:我们的意识时时刻刻在这个思维媒介的左右下去感受我们周边的事物,包括我们自身。
然后我们再回到开头那个例子。为什么明明是自己身体做出来的呼吸动作,自己却认知不到呢?就是因为这个思维媒介在起作用。他必须以自己的方式对呼吸这个动作做出某种加工处理,例如在大脑中发出“吸”和“呼”的声音,然后再交给你的意识,你这才觉得自己意识到了呼气还是吸气。没有这个思维媒介,你是直接感受不到的,它已经很不知廉耻的成为你的一个代理。
不光光是这样,我们在感受我们身体的一切,包括感受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的思维,我们的各种感觉都已经经过了这个思维媒介的加工处理,这种加工处理已经脱离了事实的本身。
那么关于我们身体的事实的本身又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的潜意识。我们的潜意识是无所不能的,他调控着我们身体的各种技能,还调控着我们的注意力、感觉和思维的运行方式。他指挥着我们的注意力,思维以及各种感知,以本身固有的方式运行,然后再把相关的信息反馈给我们的意识。可惜由于思维媒介的存在,这种反馈过来的信息是直达不了意识的。
这样,这个思维媒介和潜意识要告诉我们的各种信息之间就形成了一对矛盾。如果思维媒介对潜意识告诉我们的这些东西加工处理的少,那么我们就感觉平时活得很轻松;如果思维媒介加工处理的多,我们就感觉处处都很别扭。而思维媒介加工处理的程度,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因为我们每个人从出生以后所经历的事情不一样,养成的各种习惯习气也不一样。所以在我们的训练中,第一阶段音切呼吸有一部分人始终都过不去,就是因为他的思维媒介给他加工处理的太严重了,必须经过一系列的调整,让他的思维媒介在一边歇着,才能回归到训练本身。
关于思维媒介和潜意识这一对矛盾,我们大多数人已经取得了一个平衡,所以我们的生活才得以有条不紊的进行。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我们知道潜意识本身包含的信息量巨大,它的绝大部分都是隐藏的很深,我们的意识是无法觉察的,这也是我们长久以来进化的结果。因为潜意识中那些东西都释放出来的话,我们根本就承受不住。比如一些人在受到强烈的刺激之后,精神失常了。这就是在强烈的冲击下,思维媒介这个阀门失守,潜意识的东西一下子涌出来的太多,冲垮了意识。此时意识淹没在了潜意识的汪洋大海之中,所以这个人就发疯了。
而是思维媒介如果太过强大的话,又会发生什么呢?此时思维媒介对事物歪曲的特别严重,而且它一会儿也不肯歇着。那些被他歪曲的各种乱七八糟的信息,一个劲儿地干扰我们的意识活动,那就是形成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等一系列的心理疾病。
前面扯了这么多,很多人可能已经意识到了,把这个思维媒介撤掉,是不是就能意识到我们的心之本体呢?不完全是。
要认识到心之本体,就必须慢慢的把思维媒介这个捣乱分子培训一下,让他成为一个合格的员工。而且在培训的过程中,你还不能让这个思维媒介一下子就罢工,那样我们的意识是受不了的。怎么培训呢?就是4个字:“顺其自然”。也可以说是“如其所是”。顺谁的自然?如谁的所是?就是潜意识。
顺其自然,如其所是,体现在方方面面。举例来说,当我们要注意什么东西的时候,顺其自然的做法就是依从自己的潜意识,爱注意什么注意什么,想以什么方式注意就以什么方式注意,自己完全不干涉。也就是,我们不能再像平时那样用力刻意的去注意某一个东西。按照潜意识本身的方式来说,你想要注意什么东西的时候,你就已经注意到它了,后面的所有的用力刻意,各种肌肉紧绷,都是你的思维媒介给你加工处理的结果。但是很多人不习惯这种注意方式,所以我们在脑力训练中才有被动注意力的训练。
再比如我们的思维,顺其自然就是我们自己不干涉思维的过程,它愿意怎么想就怎么想,这个时候思维就以本身固有的方式在运行着,这是效率最高的时候。但是由于我们思维媒介的介入,我们每个人的思维只要意识清醒的时候都是不正常的,要么喃喃自语,用发音代表思维过程,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横加干涉;要么一次一次的对思维过程复盘,重复,结果打断了本应该一气呵成的思维,造成了思维效率的低下。
我们平常人有没有意识完全依从于潜意识的时候呢?当然有,那就是心流状态。所谓的心流状态,我们大家都经历过吧,比如考试的时候,自己一旦沉下心去进入到考试状态,就会心无旁骛的做题,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还总在感叹时间不够。外科医生做手术也是这样的,你认为他们一下子做一夜的手术很累吗?并不是。他们在做手术的过程中已经进入了心流状态,对时间根本就没有概念。抬起头来的时候,天就已经亮了,做完手术之后,才感觉自己很疲惫。还有我们专心致志的玩游戏,看网络小说等等,都是这种心流状态。在心流状态下,思维媒介完全不起作用了,意识完全依从于潜意识本身,所以效率非常高。
但是心流状态对我们来说可遇而不可求。在本该进入心流状态的时候,我们往往进不去。比如考试的时候,如果过于紧张就发挥不出水平。当众演讲或者表演的时候,由于心中紧张,自我意识太强,所以往往大脑一片空白。
而通过我们顺其自然的各种训练,我们掌握了如其所是的技巧,思维媒介不再对抗我们的潜意识,也不再对各种信息加以扭曲,思维媒介所起的各种作用越来越小,我们就能够慢慢的观察到我们潜意识本身的运行反馈给我们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我们头脑中的各种想法,念头、我们的各种情绪的起落、我们对各种事物的好恶判断等等的二元思维等等。这就是各种修炼法门中所说的觉知。我们所觉知的这些东西,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但是无论哪种信息都不会再让我们的心有所波动,不会再像以前一样,想到什么高兴的事就兴奋异常,而想到什么不好的事就焦虑烦躁恐惧。我们此时就像一个旁观者一样,在看着潜意识给我们表演。
那我们看到的潜意识表演给我们的这些信息,就是心之本体了吗?
还不是,那个只是我们的后台,以及我们后台演员带给我们的表演。是谁在看这些表演呢?当然是你自己。看表演的这个你,才是真正的你,才是心之本体。所以,在一些人打坐或者入定的描述中,都会描述同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原来才是我呀!这个时候恭喜你,找到心之本体了,也就是明心见性了。
但是刚开始的这个心之本体是非常弱小的,你得像呵护一个弱小的火苗一样去小心翼翼,因为稍不注意的话,就会被你长久以来的那些习气、思维媒介给扑灭,就又会沦落回去。
心之本体慢慢的壮大,当足以强壮,不再会被各种不良的习气给淹没的时候,就会开发出智慧来。这种智慧不是像以前那样用头脑思考的时候,针对某一个事物的线性的二元思维,也不是像用头脑思考的那样,由一个个的想法念头组成的思维过程;而是直接用心灵完成对事物的感知和分析,而得到答案的过程也像顿悟一样,一下子就明白。此时你就会感觉自己的意识像一面镜子一样,很清澈很明亮,能够映照出各种事物来,但是绝不会把映照进来的这些事物当成真实的存在。我就是镜子本身,而绝不是镜子里的那些事物。
其实镜子这个比喻也是很牵强的,心之本体无边无际,没有空间感,没有时间感。它能够映照出世间万物的真相,所以阳明先生才说心之本体是可以和天理沟通的,是本自具足的,是每个人都具有的。
实证到此,心之本体已经领悟到了。此时用你实证到的这些东西,再去看王阳明先生的书籍,你就会发现一通百通,甚至油然而生一种感觉,王阳明先生真是我的知己啊!我想要说但说不出来的,王阳明先生都说了。
心之本体是十足的金子,体悟到之后在“质”这一方面已经没有问题了,但是还有一个量的问题。一两金子和一吨金子,绝对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只有自己不断的呵护这个心之本体,它才会慢慢的壮大,慢慢的由一两金子,变成一斤金子,再变成一吨金子。而每次你进步之后,再去看相应的经典书籍,都会有不同的领悟。